女生遭男子灌尿【唐朝的崔蕘告訴你答案】

觀察使這個官職,是唐代后期出現(xiàn)的地方軍政長官,全稱為觀察處置使。當(dāng)時全國分為四十余道(省),大的管轄十余個州,小的管轄二三州,分別稱之為節(jié)度使或稱觀察使。如果和現(xiàn)在當(dāng)官的級別套,就相當(dāng)于省長一級的大員。
有作為的地方大員,都遵守“為官一任,造福一方。”每當(dāng)期滿卸任時,老百姓都打“萬民傘”來相送。但是如果運氣不佳,哪個地方上攤上一個貪官、昏官,老百姓的日子可有的過了。
唐懿宗年間,陜州來了一位叫崔蕘的,任觀察使。這個崔蕘是典型的文人氣派,他自以為很有才華氣韻,比較清高自負(fù),其實是個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家伙。
他到任上以后,眼高手低,整日和一些文人探討詩詞歌賦,道德文章,從不下去了解民間世情。
崔蕘
這年陜州地區(qū)大旱,當(dāng)?shù)剞r(nóng)民顆粒無收,而官府不僅沒有賑災(zāi)之意,還屢屢催收錢糧,百姓只好集體到官府請愿。
當(dāng)百姓們來到府衙,請求崔大人求雨賑災(zāi)、減免賦稅時,這位崔大人很不以為然,他眨巴眨巴眼睛看著這些請愿的百姓,指著院子里的繁茂的大樹說道:“此尚有葉,何旱之有?”意思是樹葉子還這么茂盛,哪有大旱的跡象。由此認(rèn)定這是一群刁民,無事生非,欺瞞上官,該打!于是,這些請愿的百姓們?nèi)急淮蛄税遄樱ǚ潘麄冞M(jìn)去的小吏,都被狠狠地處罰了一頓。
崔大人
崔大人的這個做法,讓人聯(lián)想到想晉朝的晉惠帝司馬衷,大臣給司馬衷匯報下面州縣發(fā)生饑荒,老百姓沒有糧食吃,餓死了好多人。他聽了很奇怪的問了一句:“百姓無粟米充饑,何不食肉糜?”他的邏輯是既然沒有粟米,用肉糜代替有什么不可以呢?因為每天吃夠山珍海味的皇帝,認(rèn)為肉糜是最低級的食物了。他不知道在連粟米都吃不到的百姓家里,肉糜也許是終身未見的奢侈品。這雖然是一個笑話,但說明他有一顆善心。
百姓
可是崔大人給老百姓的是什么呢?是板子。是否比白癡皇帝司馬衷的表現(xiàn)還差勁?此時的百姓真是哭天天不應(yīng),叫地地不靈。他們終于明白了,官府從來就沒有把他們當(dāng)人看。他們?yōu)楹谓胁菝瘛D蔷褪歉愤叺男〔輿]有什么區(qū)別。你說這時,能不怨恨官府嗎?于是后來就發(fā)生了民變。
當(dāng)時河南的民變,尤以王仙芝為首。關(guān)東大旱,不但沒見賑濟(jì),朝廷的租稅徭役照樣要交,百姓們完全沒有活路了。王仙芝揭竿而起,874年在濮陽發(fā)出檄文,斥大唐官吏種種不堪。他自稱均平天補大將軍,兼海內(nèi)諸豪都統(tǒng)。
造反固然是一種無奈的選擇,但既然生存底線早已被突破,老百姓就只能選擇這種最后的自我保護(hù)方式。苛政猛于虎。如果你不想被虎吃掉,就只能把虎打死,二者必居其一!
義軍
不久,王仙芝派派起義人員來陜州聯(lián)絡(luò),壯大聲勢,陜州軍民一齊沖進(jìn)府衙。崔大人一看刁民和亂兵來了,嚇得渾身篩糠。此時也顧不上平日里文人的那些斯文了,撒腿就跑,一口氣跑出去十來里地。
后來實在跑不動了,想歇息一下,于是到一個莊戶人家去討碗水喝。誰知讓這家莊戶人家給認(rèn)出來了。心想,好個青天大老爺,你也有今天。你讓我們吃樹葉啃樹皮,今天我也讓你喝點“神仙水”吧。
于是拿出一個粗瓷碗,掏出陽具,直接一泡尿給澆了出去。把大海碗裝的“浮流浮流”的,端給了這位省部級高官。這位崔大人當(dāng)時就傻了眼!這,這,這是給人喝的東西嗎?
但是一看莊戶人家那欲殺人的眼光,立馬哆嗦起來。心想,名節(jié)和命比起來,根本沒有可比性,咬著牙喝了一大碗“神仙水”,捂上嘴就逃遁了。
老農(nóng)
但他終究沒有跑掉。后來被王仙芝的義軍俘獲,要拔掉他的胡須,剪掉他的頭發(fā)。這也是要命的處罰呀,身體發(fā)膚,受之父母。哪能說毀就毀呢?這位崔大人拜伏在地,痛哭求饒。看到這么一個迂夫子的狼狽樣,眾人哈哈大笑。
要不說老百姓還是善良的,不是官府逼迫,誰能干造反的事?大家覺得這位崔大人也就是清高一點,不了解民情,平日里還真沒有什么惡行,就放過他一馬。最終,他保得一條小命。
他任職的地方是沒法呆了,只好夾著尾巴逃回朝廷。朝廷以失守罪把他貶到端州,任了一個司馬。相當(dāng)于現(xiàn)在的副市長級別。
不知道通過這一次的教訓(xùn),這位崔蕘大人到了新地方,能否洗心革面,做一個關(guān)心百姓疾苦的好官呢?
參考資料:
《資治通鑒》宋·司馬光